图为中建二局工人在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工作

 
        据了解,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总长度39.8公里,总投资额43.9亿元。项目采用了“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的PPP模式,中国建筑作为社会资本方参与,占股80%。六盘水市委书记李再勇在调研项目时,称双方的合作是“一辈子的婚姻”。
 
       政企牵手结良缘,PPP模式助力“凉城”大发展
 
       近年来,无论南方北方,每到雨季,各地城市时常出现内涝现象,开启“看海模式”。下水道排水能力不足是形成内涝的主要原因。同时,各种超高层、繁华综合体、大型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建成的同时,地表以下的建设却严重滞后,城市内涝、“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问题层出不穷,对此,必须要加快地下管廊建设。
 
香港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
 
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总控中心
 
 
       六盘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加全国首批试点管廊建设,与中建二局牵手共同打造地下综合管廊。筹备综合管廊建设之初,资金不足是最令政企双方头疼的问题。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全长39.8公里,总投资约43.9亿元。不论是让六盘水市一次性投入巨额资金,还是让施工单位垫资都是不现实的。
 
        “公司合伙制”的PPP模式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促成了六盘水市与中建二局这段“良缘”。充分引入社会资本,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出资建设运营,既极大地降低了地方财政压力,又激活了闲置的社会资本,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在PPP模式下,政府仅仅出资2亿元就顺利启动了40多亿元的项目。
 
       这段“政企婚姻”一开始就广受关注,广受好评。早在2016年2月住建部组织召开的全国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对接洽谈会上,六盘水项目就曾作为唯一的典型在会上做经验交流。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好,在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曾吸引北京、上海、西安、郑州、合肥、石家庄、沈阳、厦门、佛山等200多个地市和单位观摩考察团前往实地调研。
 
       这改变了以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状况,形成了“政企搭台,共同唱戏”的新模式,而且是企业唱主角。这样,不仅以市场规律运作项目,由实力央企主导,而且有政府主动参与协调监督工作,使得项目推进更加顺畅,建设效率显著提升。
 
       战胜喀斯特,告别“看大海”,建成全球首座“管廊桥”
 
       六盘水市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境内地貌组合多样,喀斯特地质地貌显著,地质裂隙、暗河等较多,施工处理不当会出现地层易塌陷、廊体不均匀沉降、管廊漏水等灾害。
 
       针对不同的情况,工人们采用不同的措施,“逢山开路,遇河建桥”。地下溶洞、地基松软等问题,都一一为工人攻克。
 
香港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
 
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一角
 
 
       “修建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挑战无处不在,我敢说能修好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就能修建全国任何地方的地下综合管廊。”六盘水城市管廊建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苗战中说,修建过程就是一个与天斗、与地斗、与人和的过程。
 
        与天斗,六盘水市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受低纬度高海拔的影响,冬暖夏凉,气候宜人。但夏季多雨,暴雨常常不约而至,给施工带来影响,在暴雨常至的情况下保持施工速度,成为了施工方,中建二局不小的挑战。
 
       与地斗,六盘水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中建二局在建设中遇到的最大挑战,管廊段内溶岩地质发育,地下水位高,溶洞溶槽等各种地质交错,给地基处理和基坑开挖带来了极大的难度。为此,中建二局在施工时提前分段,因地制宜进行施工,保障高速建设。建设过程中申请了8项国家专利。
 
       与人和,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共39.8公里,其中老城区管廊长度为24.61公里,占了总长度的一半以上。老城区的施工面临着种种难题,老城区不能实行爆破只能考机器和人工细凿,交通要保畅、晚上不能扰民、施工进度要赶......为此,中建二局在前期就预备了15种方案,保障了施工进度。
 
香港六台盒宝典资料大全
 
建成全球首座“管廊桥”

 
       在建设过程中,工人们还根据现场地形创新采用管廊桥形式,经反复验算确定修建全球罕见管廊桥,现浇三舱式箱型梁管廊专用桥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标志着全球首例喀斯特地貌“管廊桥”建成。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的建成为喀斯特地貌地区城市建设综合管廊提供了良好的经验。
 
        六盘水管廊桥还是一座“智能管廊桥”。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自开工之初,中建股份作为建设方就积极探索智能化管理,运用BIM技术,建立BIM模型标准。项目建成后,将配套建设完善的综合管廊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的管理系统可实现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系统、安保系统、光纤测温系统、通风系统、环境监测自动化控制系统、排水系统等进行集中管理,实现统一调度、控制。
 
       它同时也是一座“绿色管廊”。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实施,本身正是绿色城市环保理念的体现,为“马路拉链”问题提供破解之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十分注意绿色环保:在施工中为防止现场扬尘,在边坡设置遮阳网;项目购置两台洒水车,用于现场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项目部在首钢水钢厂集中加工钢筋,成品钢筋运往现场,废弃钢筋运回加工厂重新加工再二次利用;项目部在办公区旁边设置蓄水池,收集雨水循环利用等。
 
       截止2018年8月份,六盘水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共有20.24公里管廊投入运营,占建设总里程的50.85%,涵盖电力、热力、通信、给水、污水等多种管线,其余19.56公里管廊按入廊规划计划于2019年年中全部投入运营。
 
       已运营路段严格按地下综合管廊运营方案及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内容要求进行运营,24小时不间断管控,目前廊内各管线运行状况良好。“各类管线有了家,道路不再天天挖”。已建成的管廊如宏伟的地道在马路下蜿蜒伸展。电力舱、综合舱、天然气舱三间规矩“大房子”并排而立,各类PVC管有序安放在管廊内和墙体桥架上。
 
        除了集中安置管线,为解决城市内涝,还专门建设两条含雨水管线的管廊。当暴雨来袭,可通过路边的雨水篦子集中,流入雨水井,再将雨水井与管廊管线接驳,将雨水集中至指定排放地点,区域整体防洪防汛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坐拥地下综合管廊的六盘水将成为国内彻底告别“看海模式”的第一座城市,一个全新的“凉城”将步入快速发展新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