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科技创新助力政府工程提质提效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对标国际一流,以智慧建造构建精品2018-09-17 09:29:04
       近日,在深圳举行的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第十二届中国工程管理(智慧城市)论坛落下帷幕,3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同见证了《智慧城市建设深圳共识》这一重要成果的发布,并为城市发展破局、智慧城市建设和世界城市转型发展贡献了中国思考。
 
  作为国家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深圳已率先进入高质量引领的创新驱动和技术引领增长阶段,正由一个“快跑者”转型为“领跑者”。作为深圳政府工程的“大管家”,近年来,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以下简称“市工务署”)在精细化、智慧化管控的道路上积极探索,持续研究先进信息技术与先进建造技术相结合的智慧化建造体系,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实施“BIM+智慧建造”四位一体的顶层设计。以“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监控、智慧化运营”为目标,制定了“规划指引、标准先行、试点应用、系统集成”的实施路径,全面推进BIM(建筑信息化模型)技术应用和普及,助力深圳智慧城市建设。随着人脸识别、无人机、3D打印、智慧开挖、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等众多“黑科技”在一线应用,科技创新不断为政府工程赋能提效。
  智慧建造如何在项目建设中体现、先进建造技术如何助力政府工程,以下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建造项目,将为我们揭开答案。
  借助BIM技术实现实体建筑与数字建筑“孪生共长”
  哈工大深圳校区扩建工程项目获中国BIM最高级别认证
  本届智博会上,关于数字孪生城市的探讨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作为现实城市的数字孪生体,数字城市意味着在虚拟空间再造一个城市。而在建筑建造领域,与此相类似的“数字建模”的思想则早已通过BIM技术得以实现,市工务署以哈工大深圳校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哈工大项目”)为代表的一批BIM实践项目,更是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2018年中国标准院主导的首届BIM领域最高层次的BIM服务认证中,哈工大项目以业界领先的BIM管控技术一举摘取“荣誉白金级”奖项,成为全广东唯一一个获奖项目。除此之外,哈工大项目还获得了2018年“龙图杯”BIM全国大赛奖以及2017年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三等奖等一系列荣誉。项目的建设管理单位——市工务署在BIM上的表现也再一次受到业内关注。
  市工务署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工务署一直致力于推动政府工程建管模式改革,并且在建设单位BIM技术应用上保持国内持续领先的优势。依托BIM技术这一建筑行业革命性的新兴技术,市工务署通过建立五维数据模型(三维空间、工序、成本),将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全生命周期信息进行集成应用,具有三维可视、管理协同、快速算量、精确建造、提高效率、全程优化等特点和作用。据悉,哈工大项目作为2018年市工务署推行的“三全BIM”的代表项目之一,在实践中切实实现了全员、全专业、全过程的信息化、智慧化,并以BIM技术贯穿整个建设过程。
  这项技术的成功应用,能为项目建设带来什么样的帮助?“在工程开始前,通过BIM模型配合进行方案深化、施工模拟等环节,可直观、清楚地反映整个施工过程,对整体工程量也有一个初步的估算。此外,借助BIM可视化、精确化等特性,通过装配式施工管控,数字交付,智慧运营,辅助方案科学决策,高效管控变更、进度、质量、安全等,实现实体建筑与数字建筑的‘孪生共长’。”市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该项目比对常规工期大大缩减,目前这所知名高等学府的新校区已竣工及移交使用,很快将迎来新校区的第一批学子。
  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
  清华二期与裕?幸福家园树立装配式技术新标杆
  几乎每个孩子关于“盖房子”的最初想象都是从“搭积木”开始,孩子们用积木拼拼搭搭,将脑海中的建筑搭建出来。如今,这一幕也出现在现实生活中——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这种被称为“装配式建筑”的新技术因建造速度快、工程品质好、生产成本低、环境污染小,为现代建筑行业所力推。
  近日,即将竣工的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创新基地建设工程(二期)项目(下简称“清华二期项目”),作为深圳首个公共建筑产业化PC教学楼,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据悉,该项目从设计到建设均尝试了多种建筑新技术,其施工工艺、管理水平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致力于打造成国家级优质精品工程,曾荣获包括“广东省优秀勘察设计奖”在内的多个BIM奖项。项目外立面构件及外墙、核心筒内疏散楼梯均运用了装配式产业化设计,预制外墙与内保温实现一体化设计,预制率达到20.04%  装配率达到26.41%。
  据市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PC特指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技术,为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一种。相较于传统的工地现场生产模式,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是将建筑各部分通过工厂流水线生产后,再运送到工地上拼装,在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建设效率、改善现场条件、降低作业人员要求、控制工程成本、实现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势明显。
  与清华二期项目的深圳首个PC教学楼相比,作为深圳装配率最高的项目,裕?幸福家园对装配式这项新型技术的运用和经验积累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据了解,裕?幸福家园项目是深圳首个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也是市工务署第一个采用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工程的总承包招标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64261.54平方米,实施装配式建筑面积48000平方米,预制率48%,装配率达70%,为当期深圳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预制率、装配率最高的项目。
  “这个项目采用先进的EPC模式进行招标和建设管理,并自主研发了‘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平台’,实现了全方位、交互式信息传递。”市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装配式构件是在工厂里预制的,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墙体开裂、渗漏等质量通病,有利于提高施工质量。而且相比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的进度快30%左右。”
  去年11月份,裕?幸福家园项目还作为全国观摩装配式建筑的示范项目,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专家,得到参会专家们的一致认可。目前,该项目室内装修及机电安装进度已达85%,室外工程进度也推进至70%左右。预计年底,裕?幸福家园将如期交付,为944户深圳保障房轮候家庭提供一个温暖坚固的家。
  无人机航拍技术创新应用服务实体项目
  中大深圳校区项目对标国际一流建百年传承名校
  近年来,无人机航拍技术凭借着操作简便、机动性强、成像质量清晰、实时化、可视化、智能化等特点,在建筑行业现场施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山大学·深圳建设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大深圳项目”)从实际情况出发,在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上颇具亮点,真正让“新潮”技术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据了解,中大深圳项目环绕于与东莞黄江接壤的猪婆山、猪公山周边区域。其地形较为复杂,勘测难度较大,且施工红线范围内存在多处深基坑及高边坡,易发生危险事故。为了高效率的解决现场难题,市工务署决定实施无人机应用辅助工程建设。
  市工务署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工地现场重点区域可以利用无人机定期拍摄并制作全景球,高视野全角度地展示现场的进度与施工状况,可以高效地辅助现场决策及施工管理。此外,还可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将无人机拍摄的现场图片制作成三维实景模型并与BIM技术结合应用。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打造的实景建模,则可以有效的辅助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道路交通、现场状况科学分析等工作。
  “事实上,作为深圳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建成为具有中国特色并传承中大办学传统,学科实力跻身世界一流水平大学行列的高等院校,是每一个工务人共同的目标。无人机航拍的应用也仅仅是众多创新技术应用到本项目中的一个缩影。我们将根据工程实际,充分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与技术,力争将中山深圳项目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优质工程,百年后的中大深圳校区仍是城市的一张名片。”市工务署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