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上,道路变得很“智慧”,能和智能汽车“互动”,实现自动驾驶。
还有,去外地出差,走进火车站打开手机软件,全程的交通方案已帮你规划好。
这不是科幻,未来一段时间内,在杭州都能一一实现。
科技日新月异,数字交通已成为我市创建交通强国示范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目前杭州数字交通建设示范试点项目的核心内容已明确,简称为“三朵云”和一个平台。“三朵云”分别是数字设施云、数字服务云和数字治理云,一个平台就是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
杭州交通运输部门表示,他们将基于“以人为本”的战略理念,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制定具有杭州特色的综合交通数字化建设标准,推动交通数据采集、传输、交换共享,让未来杭州的交通出行更智慧,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车路协同——“智慧公路”让你开车更省心
“现在,你在高速上开车,能看限速标志牌,但车子却看不懂,而前面有事故,车子也不会告诉你,只能依靠现有的手机导航软件。”
谈到何为数字设施云,杭州市综合交通运输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郑凯介绍,就是把如今的杭州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升级。发展智慧交通设施,逐步落实采集设备、传输网络、边缘计算等信息基础设施纳入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同时,推进BIM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交通设施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养护的数字化。“我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车子和公路能够互相对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车路协同,让驾驶更安全、更便捷、更轻松。”
要实现车和路之间的“交互”,需要装在路边的智能单元或智能设备去“观察”,因此,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大都需要升级或者改造。“监控突发交通事故的,需要更智能的摄像头;观察交通流量,要用微波雷达;如果是观察天气,就需要装气象类的专门设备。设备不同,检测的内容不同,得到的信息也不同。”郑凯说,“对于交通设施进行数字化提升改造的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让它们服务于公众的出行。”
据悉,目前沪杭甬高速、杭绍甬高速、绕城高速西复线等工程项目都已被列入数字交通设施改造计划之中。预计杭州2022年亚运会时,大家就可以在沪杭甬高速上,感受到“智慧公路”带来的便利。
公共交通协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智慧样板”
作为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站之一,杭州火车东站一直是客流集中地。虽受疫情影响,今年5月1日,东站发客量仍突破20万人次。周边路网复杂,交通指示标志众多,以往每逢节假日,经常出现打车排长队、深夜等不来公交的“尴尬”。
这样的难题,明年的国庆,应该会有很大的改观。从去年开始,杭州交通部门已开始牵头立项核心枢纽公共交通协同项目。该项目将在今年6月正式启动,预计一期工程2021年10月之前完工。该项目也是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试点场景之一。
“东站是我们的试点场景,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就可以逐步推广。它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全市公共交通的协同。”郑凯说。
像东站这种大型枢纽的公共交通,到底如何协同?比如,遇到节假日,深夜火车下来很多乘客,但地铁停了,日常的公交车也都停运了,怎么办?交通部门首先是要能及时甚至预先就判断到这种情况,然后第一时间启动应急运输方案,调配出租车或增开临时公交等方式,为乘客排忧解难。
郑凯介绍,数字服务云就是用数字化的手段创新交通服务。积极探索并推进定制化公交出行、无感安检、无感支付、ETC应用等智慧服务模式,实现交通出行“一掌通、一码行”,全面践行“出行即服务(MaaS)”理念。同时,加强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创新,探索供应链数字化协同,发展“无车承运人”“服务区+”“互通+”和无人配送等模式。
数字治理——打造一体化数字驾驶舱
“数字交通,一方面服务大众,另一方面是优化治理。数字治理云和综合交通应急指挥平台,就是作用于交通运输的管理层面。”郑凯说,未来,杭州的交通部门将打造一体化数字驾驶舱,建设“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交通云平台。推动政府数据与社会数据的双向流动,相互共享,聚合全领域、多层次交通数据资源,推动全市综合交通大数据“一屏通览”,政务处理“一网通办”,实现交通治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
各种交通大数据“一屏通览”,能大大提高交通运输管理的效率。
“比如,我们了解到,某高速公路上突然起雾了,可能会造成交通拥堵,就需要第一时间获知并采取相应措施去解决;还有,根据数据分析,公路的某个地方经常会发生交通事故,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相应的事故原因和改造方案,将事故率降低。”郑凯还介绍,如果某山区突发遭受强台风,在道路和通讯都中断的情况下,交通应急指挥中心也能通过无人机或卫星系统获知受灾情况,并迅速组织安排抢险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