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新基建"下的科技赛道 传统建筑企业拥抱创新改造升级2020-06-18 09:35:01

       以5G基站建设、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为代表性技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今年热议的话题之一。

       记者获悉,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提交了3份提案,涉及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大力发展海外农业、打造无人农场以及职教扶贫等领域。

       碧桂园近年的转型步伐恰好契合国家战略方向。依托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新基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传统基建亟须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碧桂园率先布局机器人产业,为制造业、现代农业转型升级赋能。

       面对后疫情时代加速经济发展的命题,碧桂园紧紧把握新基建提挡加速的时代机遇,伴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5~10年间,我国将有更多传统生产制造流程被重塑。

        "新基建"下的科技赛道

        "新基建"作为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成为热议的话题。今年以来,作为稳增长、培育新动能的重要力量,"新基建"备受关注,中央层面多次作出部署。

        要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传统基础设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和消费升级。

       与传统基建不同,推动"新基建"的重任更多落在科技企业的肩上。按照相关定义,"新基建"既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也包括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以及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颇为突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了7.16%的近10年最高点。

       中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但建筑业大而不优,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建筑业具有"危、繁、脏、重"的特点,研发机器人成为建筑业大势所趋,也符合国家"新基建"的发展战略。

       杨国强在《关于建立完善建筑机器人政策标准体系加快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提案》中指出,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用机器人建房子的条件已经具备。但我国建筑行业要加速应用建筑机器人产品和技术,亟须解决当前政策体系不完善、行业标准体系未建立、监管机制不健全等主要问题。

       据公开数据显示,现在一线建筑工人平均年龄已接近50岁,比2007年增长了10多岁。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建筑业人工成本压力逐步走高,此外还面临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风险高、生产效率低等痛点。

       建筑业大而不优,科技贡献率不高,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也已成为建筑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障碍,拓展数字技术、智能手段为建筑业转型升级赋能变得迫在眉睫。

       "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锦章表示。

        根据赛迪智库近期发布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预计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7大领域新基建的直接投资将达10万亿元,带动投资累积或超17万亿元。

        建筑机器人探索产业变革

        杨国强在今年的碧桂园年度会议上曾表示:"新的业务很多,旧的东西会被打破,期望大家努力学习研究,尽情拥抱新的变化。未来,我们还要走向世界。"突破、创新、拥抱变化。

        根据市场研究与咨询机构Tractica的最新报告,建筑业的颠覆时机已成熟,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建筑公司正在整合机器人,以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并从提高速度、效率、安全和利润中获益。

        杨国强在上述提案中建议,首先要研究制定覆盖建筑机器人研发、制造和应用全流程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地方先行先试与推动全国市场准入方面制定统一的制度规范,为建筑机器人的推广创造条件。

       其次,完善建筑机器人行业标准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建议由行业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牵头,联合行业研究团队、专家学者、骨干企业等力量,建立建筑机器人建造的产品技术、施工管理、验收检验等标准体系,加速建筑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

       最后,杨国强建议由政府引导建筑机器人快速试点试用,协助推广经验证后的产品、技术及设备。鼓励建设一批建筑机器人产业基地和示范项目,为快速试点试用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智能化设备提供场景和条件。

       碧桂园正在把机器人发展战略践行到底。截至目前,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投入近百亿元,组建了3400多人的研发团队,在研建筑机器人54款,有37款机器人投放工地测试应用,已递交专利有效申请2186项,已经获得授权419项,在关键领域拥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术。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有10多款机器人进入产品化阶段,比如室内喷涂机器人实现对室内墙面、天花板进行全自动喷涂;外墙喷涂机器人代替了传统施工中的高空作业,工效比人工提高了4~6倍;楼层清洁机器人能清扫施工现场楼层石头、碎块及灰尘,清洁覆盖率达90%。

       未来,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将依托碧桂园每年上亿平方米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快构建以机器人施工为主、人机协作、智能化施工装备、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及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协同推进的新型建造模式,助力建筑行业优化升级,进而带动全产业链的完善和提升。

        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再次聚焦"三农"并指出,要"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2019年线上业绩会上表示:"新业务主要围绕地产主业进行,机器人研发以建筑机器人为主,希望在2020年这个时候能实现部分量产,快速实现产业化。现代农业和社区零售是结合在一起的,希望在服务好业主的同时把产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碧桂园在高科技领域确立的"两条腿走路"战略中,除了建筑机器人以外,另一种重要布局即为高科技现代农业。

       杨国强在《关于大力发展海外农业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的提案》中指出,随着机器人、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被不断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加快布局"无人农场"应用场景,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自动化水平,将成为占据全球农业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手段。

        碧桂园已经尝试推动"无人农场"项目落地。2019年10月,碧桂园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与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联手在二道河农场建设1000公顷的大型无人作业示范农场,共同推动智慧农业技术研发平台建设,促进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

       近年来,中国农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先进农业技术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有更大空间。

        杨国强在提案中建议,支持农业重点企业大力参与全球农业投资开发,建立海外农业基地;以企业为主体,试点打造规模化无人农场,构建集粮食种植、收割、仓储、加工、运输于一体的无人化现代农业产业链,形成流水线、农业工业化,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绿色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