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企业:转变BIM的片面观念,合理评估长期效益
无论是设计院还是设计从业者,在转型初期都会产生学习时间和费用成本的增加,但其长期效率提高和节省成本是可预见的。应合理评估BM设计在工程生命周期中的长期效应。同时应循序渐进培养BIM能力,降低短期风险。
对一线设计人员,应加强宣传和技能培训,内容不仅涉及BIM软件的应用,还应该包括施工过程、运营维护等工程生命周期,以及工程信息化的相关内容。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提高其造价分析、施工过程仿真模拟等方面的能力。
企业管理者应正视转型过程中业务转换成本,并做好积极的准备。增强设计企业和基层设计师的转型动力,对BIM在我国建筑市场普及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协助培养高校相关专业在校学生,或提供实习岗位,除教授具体软件的操作外,也应进行BIM及生命周期等理论培训,使其了解行业情况,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同时应向前/后扩展:“向前”——规划业务延伸,与GIS结合;“向后”——结合EPC业务,配合施工单位做精细化设计,提高设计质量。
软件厂商:尽快解决软件本地化问题
要实现BIM广泛应用,必须尽快解决BlM本地化问题,在软件的开发上满足本地应用的需求。首先,数据标准化是BIM实施的基础。
BIM技术要想最大的发挥其优势,就必须指定各参与方都可以遵守的行业标准,开发和采用统一的数据标准,这样才能实现信息的全过程全方位共享。其次,BIM软件良好的友好性和适用性是BIM实施的关键。现有的问题包括平台自身功能和性能的不足;行业需要的专业软件和设计工具的缺失;软件缺少内置的本地化标准、规范;缺少国家或行业基础数据库,专业构件库;以及对应用者定制服务不足等问题。
可喜的是,各大软件商加快了开发力度也逐渐重视中国市场。以Bentley为例,主要建模软件?季度进行一次版本更新,也逐步增加适应中国的本地化构件库。近几年国内多家企业依托自身设计和开发能力,推出了适合本地设计思维的二次开发软件。
业主:调动业主积极性,充分发挥推动作用
事实上很多分析表明BIM的最大获利方是业主,BIM带来的效益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而参与整个过程的只有业主。业主需要不同的信息,享受BM带来的高效和边界,同时也只有业主可以控制协调各参与方BIM执行情况,应成为BIM的最大动力。
BIM实质上是一系列软件组合所带来的有价值的服务体系,能够合理的、优化配置给相关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以及管理过程,把这些环节串接起来,达到最优的成本满足,对我们的建筑工程项目开发商建立新的竟争优势是非常有帮助的。
面对当前我国BIM的应用实践的巨大挑战,只有业主从主观观念上认同BIM的优势,并愿意为它的优势价值“买单”,才能够带来BlM应用的顺利实施,当然这也要求BIM的价值服务体系是“物有所值”或是“物美价廉”的。